NEWS CENTER
随即,有关方便面桶荧光物超标或致癌等消息甚嚣尘上◆■■★★。一时间,投资者闻风而动,牵连在内的上市企业股价下跌★◆;消费者也如惊弓之鸟,不少人不敢再购买此类包装的食品◆■★。
经常活跃在镜头前的董金狮一直被冠予“食品安全专家★★◆◆★◆”、“环保达人”等称号。2年前◆★★■,董金狮曾以餐盒打假活跃于江浙沪和京津一带,曾被《南方周末》质疑为◆★★“以打假为名,行盈利之实”★■◆◆■。
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杜绝谣言任意散布与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同样重要。规范食品安全信息的发布权责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但是,当中国经济网记者将目光投向该协会后,竟发现该协会存在诸多疑点,发布上述“报告★◆■”或只为谋取私利。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禁要问:谁有资格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应该按照怎样的流程检验检测各类产品■■★■★◆?一旦发布了不实信息★■◆■,造成的损失应该由谁负责■◆■◆★?
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17日讯(记者李方)近日,一则方便面桶荧光物超标致癌的消息犹如一记重磅炸弹在市场上炸开了锅,一时间,行业协会■◆★★■、企业、消费者,众说纷纭★★◆。对此,湖南卫视邀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实验检测显示,一次性纸杯、方便面桶◆★◆★◆、奶茶杯等双层纸质包装外层确实存在荧光物◆★■,但荧光物不会在开水冲泡时渗透内层污染食品。
但在开水冲泡时荧光物是否会浸入内侧从而污染食品呢?实验员将一次性纸杯、方便面桶、奶茶杯等注入开水浸泡了12个小时后,对水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浸泡了12个小时的水里不含荧光物质■★◆◆。实验员说,“虽然这些包装盒的外表面有一些荧光物质含量是很高的,但是通过浸泡水之后◆★■■,它不会进到杯子里面。”
荧光物有害的说法是哪里来的呢◆■★?事情追溯到8月8日,一家名为“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的社团在广东东莞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该协会和一家咨询公司联合调查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最吸引眼球的部分无疑是指出多款国内知名企业的纸质包装盒外层荧光性物质超标。
虚惊也罢,噩梦也罢■■■★■,一方面都是让消费者无端地感到恐惧,★■★◆“不知道还能吃什么”,另一方面■◆■◆★■,给涉事企业甚至整个行业带来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勿庸置疑◆■■,如果企业真的出现了食品安全问题■■◆★◆,及时揭露,让消费者受到保护,让不良企业受到惩罚,肯定是大快人心的事。但是,如果是别有用心◆★◆◆★◆,借一些似是而非的所谓食品安全信息★★,借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谨慎态度,而达到谋求自身利益◆■■,打击竞争对手或使目标企业就范的目的,则无疑是有一点卑鄙的。
紫光灯实验显示,一次性纸杯、方便面桶、奶茶杯等双层纸质包装的外层确实存在荧光物◆■★,并且,荧光剂的含量与包装纸亮度无关,实验员说◆★,“亮与不亮■◆★,肉眼看到的没有任何说明价值★◆■◆■,必须放到紫外灯下才知道它到底含量多少★■。”
15日下午■★◆■★,该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致电中国经济网记者◆■★■★,对相关问题作出回应。随后,董金狮也通过其他媒体作出回应◆★。在这些回应中,董金狮反复强调在香港注册的机构也有信息发布权,但对报道中质疑最多的协会是否存在不当经营行为、是否为关联企业拉生意的问题却避而不谈。
记者搜寻的资料显示◆◆■◆★■,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催促会员单位缴纳会费的收款账户也是这家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业内人士认为,缴纳会费应盖协会公章并出具正规单据,不应该汇钱给另一家公司◆★■■,★★◆■★“这其中涉嫌违法经营”。另一方面◆◆★◆,随着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名气◆★■■★★”逐渐加大,北京凯发咨询中心的“咨询费”也跟着水涨船高◆◆★★。
经查★■★■■,国际食品包装协会为2008年在香港注册的社团。几年来■★■,该协会在境内举办过不少环保、食品领域的活动。与该协会共同发布报告的咨询公司名为◆★★“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经查公司法定代表人正是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
有媒体评论指出,眼下■■★,一些企业或机构热衷制造食品不安全信息◆■◆★,这些信息发布后引起社会上巨大的恐慌◆■★■,行业受到重大伤害,其背后,却不过是某些利益集团打着维护公众利益的幌子,谋求个体利益的卑劣行为◆★★。
近日★★★,一则多款方便面桶、奶茶杯等外层包装荧光性物质超标的消息引发社会极大地关注。当舆论纷纷投向荧光性致癌物质时★★★■,却少有人去关注信息背后的发布者——国际食品包装协会。昨日,某行业内人士向中国经济网透露◆◆★★,国际食品包装协会未在民政部备案,而是在香港注册的社团◆■,并且没有发布食品安全信息的资质■★■◆◆■。◆◆■◆■★“该协会本身身份◆◆★◆◆、发布信息的程序★◆■■■、内容存疑,这其中很可能藏有猫腻■◆◆。”
relevant news